沈水之陽蓄勢騰飛 工業老城煥發新顏 沈陽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東北數字第一城、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這是遼寧省沈陽市在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用腳踏實地、苦干實干交出的答卷。
近年來,沈陽切實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推動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在多方面取得較大突破。
8月23日至25日,中國報業新媒體(客戶端)發展大會暨百家報業傳媒沈陽行調研活動舉行。《法治日報》記者與來自中央和全國各地的多家報業傳媒單位同行相聚沈陽,深度感受這座英雄之城、工業之城、文化之城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氣息。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激發新動能
抓取、焊接、裝配……車間內,多部巨大的橘色機械臂扭動著身軀,精準配合完成對零部件的一系列操作,整個生產流程高度自動化。
在位于沈陽鐵西的華晨寶馬里達工廠里,懸空的流動生產線上,不同車型的汽車一輛接一輛準備進入總裝車間完成裝配。在這里,每55秒左右就有一輛新車下線。
記者了解到,里達工廠占地290萬平方米,相當于406個足球場,總投資達150億元,是寶馬在中國最大的單項投資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里達工廠是寶馬集團第一家從設計之初就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工廠,包括廠區布局、建筑設計、生產線規劃以及設備測試,有效縮短了規劃時間,實現了遠程維護和實時協作。里達工廠從動工到投產僅用了兩年多時間,比正常工期縮短了6個月。
里達工廠建成投產后,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產能增至每年83萬輛,這里也是寶馬旗下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全新BMWi3的全球獨家生產基地。
華晨寶馬已連續10余年成為沈陽最大的納稅企業,2021年納稅額超430億元,本土采購額增長30%達714億元,其中60%的份額來自遼寧當地供應商。
這樣體現中國速度、中國水平的“沈陽制造”并非孤例。
作為中國最大的CT制造商和出口商,中國第一臺CT(電腦斷層攝影術設備)、第一臺超導磁共振、第一臺DR(數字X線攝影設備)的締造者,成立于1998年的東軟醫療,始終扎根沈陽市渾南區,一次次改寫了中國醫學影像設備發展史,并推動國產大型醫療設備持續向高端邁進。
記者了解到,東軟醫療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服務超過600家三級醫院客戶、2800余家醫療機構客戶,5萬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超過7億人群和8000萬戶參保單位提供醫療保障信息化服務,連續多年保持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
“沈水之陽、我心向往”。如今,落地沈陽的企業科技創新主體絡繹不絕,在應對時代挑戰時愈發閃亮。工業不再是這座城市的“記憶符號”,而是城市高質量發展“加速跑”的重要助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沈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25.8億元,同比增長6.6%,比全國高1.1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4.9億元,增長10.5%,高于全國6.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8.7億元,3項指標均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靠前。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新活力
漫步在位于沈陽鐵西衛工明渠西側的紅梅文創園內,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吸引不少游客參觀游覽。
這里曾是紅梅味精廠的廠房。2014年,有近70年的工業生產史,并榮獲國內味精行業首個馳名商標的紅梅味精廠破產,留下的6萬多平方米廠區和13棟遺留建筑成為城市更新的大難題。
從“老舊味精廠”到“全新文創園”,沈陽傾注了一整年的努力。
2018年,沈陽引入國際設計資源,對老廠區進行改造。一年期滿,紅梅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亮相。
13棟建筑保持原貌,配套周邊餐飲娛樂設施,廠房辦公樓被改造成藝術空間……經過改造的園內有辦公區、藝術休閑中心、多功能廳和精致的街區一角,曾經的馳名商標企業完成華麗蛻變,煥發新活力,成為城市文化新名片。
“我們自開放以來累計創造產值約15億元。園區內的1號樓原料庫也化身為音樂演出空間,全年累計演出200余場。”紅梅文創園負責人介紹說。
沈陽用文化賦能工業,為鐵西老工業園區向現代化國際文化創意園區升級轉型付出的努力不止于此。
在紅梅文創園向東遠眺,兩條街區外的鐵西重型文化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雕塑——持釬人,全鋼結構加上紅灰配色,代表著鐵西工業的厚重感和歷史感。
廣場旁,一幢外墻面是一半玻璃一半金屬的建筑吸引游人駐足,此處便是沈陽1905文化創意園,原本是沈陽重型機械廠的一間車間,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在這里煉出。2009年5月,機械廠搬遷停產前,工人們將最后一爐鐵水澆鑄的“鐵西”二字掛在了外墻上,每個字重3噸,蔚為壯觀。
“很多城市都有廢棄的老舊廠房,如何利用這些工業遺產是一個難題。沈陽對老廠房的改造做得非常好,刷新了我的想法。”一位慕名而來“打卡”的游客稱贊道。
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強影響力
新樂遺址、沈陽故宮、盛京大劇院、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沈陽的魅力不止在工業文明的榮光,更蘊含在“遼水襟帶”間的文明脈絡之中。
夜幕降臨,三五好友相約老北市街頭,伴著渾河微風吹來的歲月味道,隨處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華和別樣的市井煙火。
占地約6萬平方米的老北市,坐落著皇寺、錫伯家廟、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等文化遺產,獲得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諸多殊榮,并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和文化符號特性被列入沈陽“十四五”規劃重點文化旅游建設項目。
在老北市繁華的大街上,還有一處隱于煙火中的“桃花源”——老北市漢字主題書房。
“漢字主題書房是沈陽100多家書房的一個代表,它最大的特點是以漢字書法為特色,希望通過漢字文化的傳播,讓參觀者愛上漢字、愛上傳統文化。”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聘專家張振忠教授介紹說。
為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增強城市文化活力,助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強影響力,近年來,沈陽著力提升文化品質,錨定建設“百館之城”“書香沈陽”目標,建成開放城市書房26座、城市書屋120間,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新的亮麗風景線,共享振興惠民新成果。
沈陽已經走出多年來最困難時期,全面振興進入了蓄勢騰飛新階段。
在新的發展階段,沈陽提出了新的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口規模突破1000萬人,當好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跳高隊”。
- 下一篇:興城:全力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