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推動“大變化” 遼寧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5月23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冀登義介紹全省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有關情況。
冀登義表示,遼寧省委、省政府將農村環境凈化整治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先手棋”和農業農村領域新突破的“關鍵之仗”,從農村環境“小切口”入手,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今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繼續鞏固農村環境凈化整治成果,加快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強化制度落實,壓實工作責任
1月30日,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主持召開全省農村環境凈化整治推進工作會議,安排部署重點工作任務,推動農村環境整治由“清干凈、保持住”向“補短板、建機制”轉段升級,并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省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
省里專門成立由22家省直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各行業部門分兵把口、合力推進,不斷完善聯動機制。結合工作實際修訂了工作方案、考核辦法、工作指引等文件,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繼續實行縣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形成“縣領導包鎮、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環境衛生責任制,健全包保制度,責任落實到人。常態化開展全覆蓋暗訪通報。
今年以來,累計發現和反饋問題點位892處,并定期回訪、督促整改,實現全部“銷號”。
抓住重點領域,破解關鍵難題
緊盯“垃圾治理”這一群眾最關注,也是嚴重影響農村環境的關鍵問題,先后組織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冬凈”行動、春季整治、“城鄉環境大掃除”等主題活動,圍繞村屯及周邊、路域、河湖、黑臭水體等重點領域進行了專項整治。
推動實施農村垃圾源頭上分類減量,設立村屯垃圾分類指導員、宣講員,開展垃圾分類專業培訓21.6萬人次。全省垃圾出村處理量下降了20%。
強化日常管理,完善管護機制
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市場化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多方共管環境衛生掃保體系。加強掃保隊伍建設、完善設施設備配備、強化制度和資金落實。今年,已實現垃圾處置設施終端跨省共享1處、省內共享6處,新配備垃圾收運處置設施設備8.3萬臺(套)。
全省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經費,由每村5萬元提高到7萬元,有效保障了村保潔員工資、環境衛生管理等剛性支出。推動4個縣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省累計達到24個。
統籌項目實施,加強動態監測
按照“自下而上、逐級審核”的原則,建立鄉村建設“一庫一單”管理機制。編制完成了鄉村建設項目庫和年度任務清單,全省共有9799個項目納入鄉村建設項目庫,今年已落實12類44項建設任務,總投資317.8億元。繼續開展鄉村建設信息動態監測,對全省所有行政村(社區)的農村常住人口戶數、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基本信息進行監測評價,及時掌握建設現狀和需求。
今年,全省建設美麗宜居村1056個,落實農村普及普惠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56個;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主導,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43條,謀劃項目1083個;聚焦農文旅融合,持續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村100個,落實重點建設項目120個。
聚焦短板弱項,推進鄉村建設
今年,全省實施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工程60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20座,建設“一事一議”村內道路5500公里。改造農村危房4471戶。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以上。新建改建農村供水工程300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6%以上。新建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4405個,實現全省農村快遞服務全覆蓋。建強鄉鎮衛生院32所、村衛生室979所。實施義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重點加強鄉村學校建設。實施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發展農村老年助餐與互助服務。
堅持農民主體,提高內生動力
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發動老百姓齊動手、共參與,持續激發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好農村網格員和駐村干部,帶領群眾清“死角”、掃“盲區”、治“頑疾”。印發環境凈化倡議書,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做好參與者、宣傳者、示范者和監督者,強化鄉村建設共謀、共治、共建、共管,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鼓勵和支持農民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參與鄉村建設。開展“小手拉大手”“尋找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等活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持續錨定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的目標,以深化農村環境凈化整治為基礎,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各級黨委政府“同部署、共推進”的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縣委書記和縣長的主體責任;堅持開展常態化暗訪,及時反饋問題,跟蹤做好整改。
另外,健全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統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獎代補資金2.5億元,支持各地開展農村環境凈化整治“標準化”建設;針對設施農業大棚周邊、城鄉結合部、高鐵高速沿線等重點區域開展專項行動,加大垃圾處理執法檢查力度。啟動實施鄉村振興補短板工程,聚焦村內道路、安全飲水、可靠供電、農房改造、快遞物流、垃圾污水等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加大資金投入和建設力度。
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在對村書記、駐村工作隊和高素質農民培訓中納入農村環境凈化整治內容,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組織村民共商共議、共建共享,讓農民參與到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的全過程,通過環境改善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