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變量”夯實發展根基
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遼寧省經營主體總量已達500萬戶,雖然仍與東部發達省份存在較大差距,但在東北“補短板”中具有代表性,趨勢向好,進步可喜。
謂之可喜,緣于“有看頭”。一看增速。今年前8個月,遼寧經營主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省新增經營主體53.49萬戶,同比增長20.43%,創5年來新高。二看結構。今年上半年,遼寧新增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6509家,同比增長62.7%;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入庫5900家,同比增長39.7%;累計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等新經濟企業4498家,“獨角獸”實現“零的突破”。年內,遼寧還將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40家。經營主體發展勢頭可謂量質雙升,禁得起細看。
功到自然成。近年來,遼寧在夯實發展根基、改善營商環境方面下了“真功夫”,在搭建平臺方面下了“新功夫”。比如,聚焦經營主體關切對癥下藥,著力疏“堵”去“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侵犯經營主體權益的案例糾錯整改,聚焦重點“立靶子”、深挖徹查“揭蓋子”、以案促改“扎籠子”,逐步解決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損害市場公平交易、危害企業利益等政務失信行為。
解除后顧之憂,同時架設發展之橋,遼寧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誠意滿滿。僅今年以來,遼寧就先后舉辦了第十六屆中國中小企業節、“創客中國”遼寧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知名民企助力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高端峰會”、首屆全球遼商大會等。
經營主體的活躍度不高,曾是遼寧乃至東北之“痛”。特別是新增經營主體主要集中于服務業等輕資產行業,規模以上主體少,科技型企業少。保持“向好勢頭”尚需新思維,還需鍛長板,不能陷入一味攀比政策優惠的“內卷”模式。遼寧挖潛有比較優勢和后發動能。比如,遼寧經營主體中,央企、國企“底盤大”“存量足”,如何帶動地方配套供應鏈,如何實現科技存量“外溢”,需要各類經營主體間“合作貫通”。
貫徹落實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支持、鼓勵、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實施更多面向中小企業的普惠性政策,讓經營主體敢闖、敢干,不僅要優環境樹信心,還要更加重視夯實發展根基的“慢變量”。讓人才供給形成“深池”,讓金融供給形成“后盾”,這些都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