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人員25萬多人 平均每年創匯1億美元 養殖業挑起瓦房店鄉村振興“大梁”
分布于梁峁溝壑的一個個養殖基地里,肉雞上料、喂水、調溫、控濕、集蛋等一鍵操作;一枚枚新鮮雞蛋沿流水線經過檢測、分重、裝盤后裝箱;一車車雞糞運進有機肥廠,經過高溫發酵變成高效生物有機肥……大連瓦房店市把肉雞產業作為全市農業首選產業,錨定百億級肉雞產業鏈集群,不斷加快建設發展步伐,為鄉村振興培育新動能。
“在瓦房店市,養殖業作為助農增收的主要產業,挑起了鄉村振興的‘大梁’。”瓦房店市政協委員吳青春說,近年來,瓦房店市通過引進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發展壯大本地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肉雞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前景廣闊的特色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自2016年起,瓦房店市在全省率先創建“公司+養殖龍頭企業+農戶”運營模式,逐步打造出肉雞產業全產業鏈條,全市肉雞產業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0多家,肉雞養殖戶2000多戶,建有規模化養殖小區上千個,父母代肉種雞存欄200多萬套,商品代肉雞年養殖量在2億只左右。
一業興,百業旺,肉雞產業鼓起了當地農民的腰包。“一個月少說也能掙到6000多塊錢。”太陽街道那屯村村民姜小會是當地一家肉雞加工廠的工作人員,靠著這筆穩定的收入,幾年下來,家里蓋起了新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
肉雞產業不僅為群眾增加了收入,更在全市“遍地開花”,很多農民建起家庭養殖場,春季賣雞仔、平時賣雞蛋,一家學一家、一戶帶多戶,養雞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
“肉雞產業還拓寬了農作物的銷路。”吳青春舉例說,農民種植的玉米等,可以加工成肉雞飼料,實現就地“消化”。用雞糞生產的有機肥,深受果農、菜農、瓜農的認可,推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種植生產,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肉雞產業發展同時促進了餐飲住宿、商貿物流、交通運輸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推當地農業轉型升級、農戶增收致富、縣域經濟提速發展。到2023年,全市直接或間接從事肉雞產業的人員達到25萬多人,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和群眾就業。
肉雞產業已經成為瓦房店市的一張特色名片,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縣(市)級前列,其肉雞產品不但在國內知名,而且遠銷蒙古國、中東地區、阿魯巴島國等,目前正在開辟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平均每年創匯1億美元,創匯額居全市所有行業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