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2年的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體育學院,堅持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明確體育課程思政育人的價值,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科學構建了大思政工作格局,先后榮獲“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全國普通高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育人成效顯著。
凝練價值 夯實大思政工作的理念基礎
體育是提高大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學院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持續構建“五育并舉”、協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彰顯體育課程思政價值,夯實大思政工作格局構建的理念基礎,實現各種育人資源和要素的互聯互通、同向同行。
學院建立科學的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責任制,不斷加強管理水平和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素質較高,知識和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為發揮教師優勢、推動相互合作、更好地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高了可靠的保證。學院高度重視體育科研工作,成立體育科研所、擁有體育資料室,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為體育科研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專業教師結合體育教學、訓練工作的實踐經驗,深入研究,撰寫文章,體育科研的質量和數量逐年上升。近年來,學院特別注重加強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創建教師共同體,圍繞“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問題、共同的形式”開展教學討論,加強教師的德行修養,實現德行育人,發揮體育課程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挖掘價值 創新大思政工作的教育方式
體育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圍繞《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修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完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建設體育課程思政案例庫,著力構建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協同發力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緊緊抓住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主線,始終堅持體育教育改革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在吸取國內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圍繞石油化工院校的專業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按學生興趣、愛好及運動特長選項分班教學,開展特色體育項目,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逐步形成了融學校辦學特色于一體的課內外體育教學體系,構建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多層次、多門類的體育教學網絡,獲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學院制定《“校園健康跑”實施方案》,詳細規定“校園健康跑”的相關要求,將此項活動作為大學生體育學業評價內容之一,設置雷鋒雕像、王進喜雕像等標志性的校園文化景觀為打卡點,帶動全校學生的群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面貌一新,增強學生愛校、榮校、興校的責任感。
點亮價值 營造大思政格局的體育文化
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潤物無聲地實現育人目標,是大思政工作格局構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學院承襲辦學優良傳統,加強基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體育文化建設,堅持推動大學生身心素質向強向好,激勵新時代青年報國心、強國志,營造積極陽光的校園氛圍。
學院建有標準400米田徑場,籃、排、網球場和設備齊全的健身房、游泳館,以及多功能的室外綜合體育場和一座多次承辦重要賽事的現代化體育館,為體育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設智慧體育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有效利用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等模塊實現學、練、賽、體質監測等信息化管理,通過教師、學生的資源數據共享,及時掌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動態,大大推進了體育教學課內外的有機融合。組織舉辦“繪多彩青春,塑強國體魄”素質拓展活動,靈活應用“立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動課堂教學與戶外心理拓展相結合,深入把握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