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51歲,這些志愿者消殺隊上演最美逆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全民抗擊疫情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批逆行出征、勇毅前行的志愿者,他們無私奉獻、守望相助,用真情和實際行動闡釋了偉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含義。
在沈陽市沈北新區,一支由平均年齡51歲的志愿者組成的消殺隊,從11月18日至今在沈北新區十幾個小區進行消殺作業,他們的每一次負重前行,都彰顯出堅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
希望讓防疫消殺多覆蓋一些區域
“疫情來襲,我們在‘家門口’總該做點什么!”11月18日下午,沈北新區軍歌嘹亮疫情防控消殺隊負責人馮繼強主動聯系新城子街道辦事處,強烈表達他和隊員們想要申請直面疫情的消殺任務,當得到相關部門肯定回復后,馮繼強立即電話聯系軍歌嘹亮疫情防控消殺隊的志愿者們,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馮繼強聯絡好的十余名志愿者很快集結而來,長期的志愿服務使得團隊中很多志愿者處于“隨時待命”狀態,日常的培訓讓他們在突發事件面前臨危不懼。
出發前,馮繼強將這次行動的目的及可能遇到的問題作了簡短而又精準的分析、預判,隊員們紛紛回應:“萬眾一心,守護家園!”連日來的疫情讓馮繼強提前做了一些準備,消殺所需的設備和藥水已提前備好,“隨時就能背上設備出發,這樣能節省些時間。”
當日下午3時許,在沈北新區新城子街道一小區內,馮繼強、吳剛、詹振全、陶再英、王洪祥、董艷玲、劉美男、李剛等人開始消殺作業,單元門、車庫旁、垃圾箱周圍……全體消殺隊員們盡量不落下一個死角、一個盲區,沿著小區通道消殺,進樓道門、爬樓梯,一路走、一路消殺……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背著裝滿消毒液重達五十多斤的噴霧機器,工作沒一會兒,大家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濕透了,但誰也顧不上休息,直到卸下噴霧器時才覺得全身酸軟,但重新背上后還得咬牙繼續干。
防疫消殺隊的兩名隊員董艷玲和王洪祥有腰脫,他們不顧及腰疼仍然和團隊一同出征。
馮繼強說現在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抓緊時間,希望能夠讓防疫消殺多覆蓋一些區域,讓廣大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安全一些。
深夜微信群里請戰書“一呼百應”
馮繼強和隊友們深知,防疫過程中,消殺是關鍵一環,通過環境消殺,可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疫情當前,更要有效地組織好志愿者團隊,大家凝聚一心,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11月23日晚11時許,在軍歌嘹亮志愿者服務隊微信群,一封《抗擊疫情請戰書》燃起了群里志愿者們的熱情和斗志,“抗擊疫情,眾志成城!面對此次疫情,我們軍歌嘹亮疫情防控消殺隊的全體同志,在當下非常時期,時刻聽從上級領導的指揮與安排,全身心地自愿投入到抗疫消殺第一線。”
全體消殺隊員集體請戰:我們愿意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堅決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請戰書一經發出,這支平均年齡51歲的志愿者團隊迅速響應,“我同意!”“我報名!”“我出征!”
這支志愿者隊伍來自于各行各業,他們無私奉獻,防疫消殺團隊所購置的消毒物化機和日常所需的防護用品都是大家集資購買,他們奮戰在沈北新區的戰疫一線,主動請纓作戰,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奔赴一線,把能量釋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在抗疫一線閃閃發光。
煥發志愿熱情 投身志愿實踐
軍歌嘹亮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2021年5月10日。如今,他們投身志愿服務,為“大美沈北”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志愿服務這條道路沒有捷徑,唯有非凡的英雄精神,堅定著每一位志愿者的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軍歌嘹亮志愿者服務隊通過一場場志愿活動、一件件志愿小事,完成著他們既定的信念與使命。
2021年3月29日,在102國道蒲河收費口北路段,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一輛大貨車與一輛小轎車相撞,小轎車撞在大貨車的油箱上,導致油箱爆裂,機器蓋子被撞起,前風擋玻璃飛出車外,貨車司機已嚇得目瞪口呆,小轎車司機暈倒在車內,車輛也隨時有爆炸的危險。
在此危急時刻,途經此地的馮繼強及其戰友毫不猶豫地停車救人。徒手掰開嚴重變形的車門,把小轎車司機扶到安全地帶,幫助受傷司機止血包扎,同時又聯系120和122。直到一切安排妥當后,馮繼強才悄然離開現場。“我做的不過是些力所能及的事罷了。”馮繼強總是這樣解釋總結自己的奉獻精神。
煥發志愿熱情,投身志愿實踐,馮繼強和軍歌嘹亮志愿者服務隊一直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前行。
- 下一篇:堅持第九版 落實二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