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見“智” | 五位大咖點贊遼寧!
新一代信息技術浪潮席卷全球、涵蓋各行業,打造了全新的工業生態,建立了新型的基礎設施,將人、機、物、系統等全面連接,為工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在這個看不見的“戰場”上,誰能搶占先機,誰就奠定了贏得未來的基礎,掌握了通向勝利的途徑。此刻,既需要廣大市場主體在各領域努力耕“云”種“數”,也需要相關部門完善政策、加強引領,還需科研院所、相關機構與企業建立互動橋梁,打通技術與應用的渠道。
如何多方聚力搶占“智”高點,將遼寧豐富的產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數據資源優勢發揮出來,讓企業走出轉型困境,跨過升級誤區,找到邁向數字化的通道?在2022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召開前,記者采訪了我省研究、關注以智賦能的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索遼寧工業互聯網的前行之路。
沈陽化工研究院院長、教授胥維昌——
遼寧化工產業需要更“智慧”
放眼全球,放眼未來,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工,讓流程式化工向智慧化工演進,已成為化工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信息技術與化工生產還沒有真正契合。這里面既有傳統觀念的問題,也有資源配置的問題。
這些年來,化工行業在安全、環保、效率等方面面臨很大考驗,一些“智慧工廠”也應運而生。但是,與信息技術運用較為成熟的醫療、電商等服務行業相比,這些“智慧工廠”的智慧化程度和數字化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基礎數據支撐,在“互聯網+”里面沒有加入化工行業的關鍵數據和根本特質。一方面,基礎數據獲取的過程,并不等于生產活動本身的過程,這就容易受到傳統的“利潤”觀念束縛。另一方面,開發信息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對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稀缺資源進行有所側重的合理配置。從遼寧省化工產業的情況看,要實現綠色、安全、高效的創新發展,就一定要關注信息技術的“嫁接”,逐步形成以數字技術、智能機器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實現化工產業升級換代,煥發出化工產業的真正活力。
近幾年,沈陽化工研究院持續開展化工過程技術研究,就是要更多積累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助力化工企業在流程優化、流程再造過程中充分運用數據,實現行業技術與信息技術“兩條腿”走路,去擁抱數字化工,擁抱化工行業的美好未來。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曾鵬——
發展機器人互聯網是必然趨勢

作為重要的工業終端設備,機器人已在制造業領域取得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基礎設施,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生深刻影響。面向未來,融合機器人與工業互聯網,發展機器人互聯網是必然趨勢。
當下,機器人已全面深度融入加工、裝配、檢測和物流等主要生產制造過程,但由于傳統生產制造任務長期固定不變,機器人處于結構化工業環境,其協作關系相對固定、簡單。隨著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的發展,對機器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機器人不僅要適應產品不規律變化的動態生產任務,還要在開放、多變、非結構化環境中“服役”,甚至在多機器人之間進行移動復雜協作。這就要求對機器人技術體系進行系統性變革。改變通過人復雜編程“教”會機器人作業的傳統模式,實現機器人智能自主發育,使其作業能力能夠通過主動學習獲得。顯然,機器人互聯網將在這一技術變革趨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一方面,機器人互聯網的智能云“大腦”通過數據驅動的知識自動化,支持機器人智能的“自主發育”。另一方面,機器人互聯網網絡通過知識的泛在化傳播,支持機器人作為網絡終端進行自主學習。
近年來,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充分結合機器人領域的傳統優勢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興業務增長點,圍繞機器人互聯網開展了系統化研究,創新了一系列機器人應用新模式,不斷拓展工業互聯網向制造業滲透的廣度和深度。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現代制造技術實驗室主任王福吉——
提升“軟”實力 激活“硬”優勢

智能制造是當今世界備受矚目、對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創新領域之一。制造業是工業大省遼寧的“當家優勢”,面對當下智能制造浪潮席卷而來的局勢,如何正確把握時勢、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科技創新,是當前遼寧制造企業面臨的又一次抉擇和挑戰。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點,遼寧制造業要積極爭取和利用智能時代的“紅利”,把握時機、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遼寧制造業邁向中國產業價值鏈中高端。為此,遼寧制造業應該充分利用此契機,自我剖析、精準研判我省制造業對標智能制造發展存在的差距,結合遼寧制造業“新”“老”發展不均衡、產業基數大、產業鏈集群效應不明顯問題,把握智能時代的“天時”,利用遼寧制造業體系“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地利”,充分發揮已有“硬”實力,大力發展“軟”實力,從而實現“軟”的智能帶動“硬”的技術,推動遼寧制造業真正由“制造”走向“智造”,從過去的重工業時代走向嶄新的智能時代。
智能時代的腳步已經走來,智造的時機已經成熟,遼寧制造業必將在新時代的召喚下煥發勃勃生機。
鞍鋼集團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凱——
努力成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領軍者
鞍鋼集團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在冶金全流程自動化、信息化領域擁有豐富業績。目前,公司建設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信創實驗室、精鋼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建設了數字孿生智慧平臺,著力打造具有鋼鐵行業背景、以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業務、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一直以來,我們做到了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雙輪驅動,通過大力發揮工業互聯網賦能作用,形成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及網絡化協同的六大應用模式,加速釋放產業數字化動能,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為企業提供了溝通交流平臺與創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平臺,我們將布展5G智慧煉鋼應用場景和眾多智慧管理、運營、智能制造等項目成果。作為數字產業化賦能企業,我們正努力成為貫徹“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戰略的行業領軍企業,為數字經濟發展開辟新路徑、提供新引擎,賦能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助力遼寧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負責人馬咸——
打造合作平臺匯聚多方力量

豐富的產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數據資源優勢是遼寧的最大財富,要用好這筆財富,才能激活工業基地的巨大潛能。
近年來,遼寧省積極推動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在以智賦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標志性成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效果顯著,數據要素價值賦能也逐步顯現。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遼寧分中心等機構,“遼寧省工業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平臺”等平臺紛紛落成上線。目前,這些平臺已吸納全省70%規模以上企業入駐,匯聚數據約15萬條。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臺已與國家平臺實現對接,覆蓋省內企業2719家。
未來,遼寧要繼續匯聚多方力量,利用前沿技術,打造行業新形態。同時,工聯院也將助力遼寧省加速培養地區數字化轉型服務供應商,構建企業、產業組織、研究機構等交流合作平臺,不斷優化產業生態,提升遼寧省數字產業化公共服務能力、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 |
![]() |
![]() |
![]() |
![]() |
![]() |
![]() |
![]()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