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模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怡红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极品,高清在线不卡av,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您現在的位置:葫蘆島廣播電視網>> 專題信息>> 2022年專題>> 大國糧倉>>正文內容

【大國糧倉】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梁啟東: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為天,糧為邦之本。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糧食生產和供應是國民生活的底線,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可以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糧食危機

  近年來,國內外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出現了巨大波動。從國際市場看,受地區沖突、新冠疫情、極端天氣和經濟危機影響,國際糧價呈現“過山車”態勢,出現大幅度波動,糧食危機迫在眉睫。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5月份發布《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人,創歷史新高。報告認為,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需要緊急糧食援助以維持生計的人數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各主要糧食出口國紛紛推出限制糧食出口措施,造成了全球糧食供應鏈的緊張,從根源上解決糧食危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我國是全球主要糧食、農業生產資料進口國之一,國際糧食危機對我國糧食安全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我國人多地少、可耕種的高質量耕地更少,資源承載力減弱、環境承載力趨緊;同時,廣大人民群眾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糧食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在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庫存充足,供給較為寬松的情況下,玉米、大豆等飼料糧卻存在供給缺口,糧食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生產的短板和弱項還比較突出,比如部分種源依賴進口,大豆和玉米的產量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等。這些矛盾和問題,更加說明“中國人必須端住自己的飯碗”“中國飯碗主要要裝中國糧”的重要性。

  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底氣

  近年來,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把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來抓,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歷史性的“十八連豐”。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賴于糧食市場穩定,而市場穩定的關鍵,一是供應充足,二是價格穩定。

  從糧食供應角度看,近些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糧食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糧食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產2.0%。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跨上70%臺階,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2020年我國每年人均糧食占有量474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同時糧食質量不斷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提高到35.8%,優質稻谷面積進一步擴大。在農特品牌方面,2021年3月統計,與糧食相關的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一村一品、全國農業文化遺產、中國美麗田園認證結果共有1356個。

  與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相比,我國糧價總體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這得益于我國確立的“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得益于國家糧食生產補貼和價格補貼政策的有效支持,得益于國家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技術進步等措施對糧食生產條件的有效改善,得益于廣大農民種糧熱情的提高。由于全面推進“三項補貼”改革,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得到調整,農民重新回到土地,重新煥發了種糧熱情;由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2020年全國新建成高標準農田839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395萬畝。由于不斷促進技術進步,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2020年突破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數據顯示:我國小麥2020年播種面積比2011年減少2700萬畝,但產量增加1300萬噸;水稻2020年播種面積比2011年減少393.6萬畝,但產量增加897.7萬噸。這“一減一增”,反映了科技的力量。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靠天種地”“靠天吃飯”的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讓耕地紅線“長牙齒”,“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確保農田只能用來發展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要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肅追查責任。要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各地區不僅要保證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數量不下降,還要促進耕地質量不斷提高,保證“農田必須是良田”。要緊緊扭住建設高標準農田這個重要抓手,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為穩定保障糧食產能進一步夯實基礎。

  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背景下,生物技術要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農業機械化、農技現代化上不斷推進,在保護耕地、提升地力上不斷探索,向科技要生產力、要綜合競爭力,真正做到“藏糧于技”。特別是種業科技上,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在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生物育種產業化等方面多下功夫,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強種源安全、育種能力建設,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要強化技術服務,指導農民搞好田間管理,保障農資供應,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治,切實做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積極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擴大農業機械化作業面積,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必須讓農民種糧有錢賺。目前,農業生產成本偏高利潤太低,農村勞動力嚴重老化缺乏發展動力,農業發展保障不足,水利灌溉設施、田間道路硬化等農業設施利用成本高運轉難;特別是農產品價格波動,農民增收不確定因素增加,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范圍。加大對農業資金扶持力度,加強農業保障體系建設。制定和實施針對性更強的農業生產扶持和資金投入政策,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土地整理、農民培訓等涉農政策性資金集中傾斜使用和補助。加大對農業生產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農貸門檻,普及對農業生產的保險業務,真正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促進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建設,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職業聲望,讓農民成為有尊嚴、有出路、能掙錢的職業。加強對國際國內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讓中國農民和國際市場有效對接。吸引年輕勞動力種糧工作。鼓勵優秀農村學子返鄉創業、到農村“兩委”任職,把新的農業知識和經營理念帶到農村,帶動農業致富、農民增收。

  全面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穩定和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從政策上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讓甘心種糧者不吃虧。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行連片作業、集約化生產,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社。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讓農民種糧有錢賺。

  各級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兩個積極性。糧食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對于糧食生產和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不能只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責任一起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加強督導,確保糧食耕種面積只增不減,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動 同情 無聊 憤怒 搞笑 難過 高興 路過
【字體: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評論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河津市| 临沭县| 浮山县| 拉萨市| 马关县| 土默特右旗| 湖州市| 岢岚县| 阆中市| 合江县| 阳曲县| 八宿县| 南江县| 宁南县| 罗城| 博乐市| 广宗县| 庄浪县| 大城县| 策勒县| 江华| 巫山县| 榆林市| 聂拉木县| 修武县| 河西区| 集安市| 富平县| 积石山| 大邑县| 辽宁省| 正定县| 长兴县| 灯塔市| 石狮市| 兴业县| 南部县| 平昌县| 安阳县|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