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頭等大事”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質、保障居民安居樂業的重要舉措。圖為安徽蕪湖繁昌區,工人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
肖本祥攝(人民視覺)
2024年2月 春節前夕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辦好。”
202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一下列車,就來到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頭等大事,逐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兜牢民生底線,讓人民群眾不斷有新的獲得感。”
“良好的居住環境、安穩的工作,是咱老百姓心中的期盼。”第六埠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郝慶水對此感觸尤深。
近兩年,第六埠村持續推進“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庭院”建設,村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過去一入冬,就有村民反映屋里暖氣溫度低。去年我們聯合供暖部門改造了供熱管網,村民們住得暖暖和和。”郝慶水說。
市民游客走進來,特色產品銷出去。去年7月,村里建成全市首家“創富工坊”,借助電商將本地農特產品等推向各地。工坊建成一年多,銷售額超80萬元。
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在上海考察時,總書記專門到出租房社區看望新市民,詢問租金貴不貴;在遼寧綏中縣祝家溝村,總書記細致了解重建房屋補助是否到位、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哪些。
“十四五”時期,全國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惠及3000多萬群眾,人民群眾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國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惠及1.1億居民,城市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組組詳實的數據,見證了千家萬戶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也映照出黨和政府“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的決心與努力。
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時詢問:“村里人在外面務工的還多嗎?”得知全村5000多人大部分都在家門口就業了,總書記高興地說:“這個現象很令人欣慰。”
“十四五”時期,我國制定加力崗位挖潛擴容、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加大金融助企穩崗擴崗力度,將小微企業最高授信額度提高至5000萬元;擴大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范圍……一系列政策讓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為持續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支撐。
回望“十四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被一項項扎實的民生政策托舉,被億萬個奮斗故事書寫,匯成中國式現代化的溫暖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