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遼洽會看遼寧與日韓合作的廣闊前景
共話交流合作,共謀創新發展。
11月18日,以“暢通開放通道 共享綠色發展”為主題的2022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遼洽會”)在沈陽新世界博覽館開幕。作為本次遼洽會的重要內容,遼寧—日本經貿合作峰會、2022中國(沈陽)韓國周等活動同期舉辦。
2022中國(沈陽)韓國周開幕現場。本報記者 萬 重 攝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韓建交30周年,也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的第一年,在此重要時間節點舉辦這兩場活動更具特殊意義。遼寧與日韓合作如何搶抓新機遇、更上一層樓,成為與會嘉賓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來自日本和韓國的政企界人士及協會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交流、熱切互動。諸多日韓企業看好遼寧優勢,期待在這片熱土扎根。
“遼寧產業基礎雄厚,在生命健康、裝備制造等領域具備很多優秀企業,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遼寧擁有顯著的區位優勢和完備的國際運輸基礎設施,希望未來能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實現共贏發展。”
會場內,真誠的話語傳遞著合作的信心;會場外,嶄新的機遇激蕩著發展的浪潮。
深厚的基礎
遼寧與日本、韓國地理相近、經濟相融、人文相通。日本是遼寧第一大對外貿易合作伙伴,雙方企業合作交流密切。近年來,遼寧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經貿、文旅、科技等方面與韓國開展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盡顯遼寧與日韓經貿合作的深厚基礎。
2021年,我省對日本進出口總額927.5億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年底,日本累計在遼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907家。
2021年,我省對韓國進出口貿易總額571.1億元,同比增長40.7%。截至今年9月,韓國累計在遼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1萬家。
一段段懇切的交談,彰顯遼寧與日韓交流互鑒的厚重底蘊。
“早在1992年,瑞穗大連分行便正式成立;2007年,瑞穗又在大連設立了中國首家支行,為遼寧以及東北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大田原廣說,未來將繼續同遼寧企業開展合作,同時也期待遼寧舉辦更多洽談活動,促進雙方相互了解。
“2003年,希杰集團在沈陽設立了第一家飼料工廠,隨后,集團旗下的生物科技、物流、影院等事業陸續落戶沈陽,累計投資額達40億元人民幣,沈陽成為希杰集團海外投資發展的核心地區,沈陽的經濟、產業、地理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都有力支撐了希杰集團在沈陽的發展。”中國韓國商會會長、希杰集團中國區總裁尹道瑄的發言一再表現出對投資沈陽的看好,“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能來沈投資興業。”他發出號召。
深厚的合作基礎,催生廣闊的發展機遇。
“雙日與遼寧的獐子島漁業集團、三寰集團等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業務關系,在日益接觸中,頻頻擦出新的合作火花。今后雙日將繼續深耕遼寧,開拓更多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雙日株式會社中國總代表田中勤說。
韓國龜尾市市長金璋鎬在視頻祝詞中表示,龜尾市和沈陽市自1997年6月締結友好合作關系以來,積極開展了多領域的合作,沈陽市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及生物產業等十分發達,期待兩市在人文交流與核心產業合作的基礎上開展更實質的互動。
美好的前景
投資遼寧,前景無限。分布在沈城大街小巷的羅森便利店就是一個有力證明。
“目前,遼寧省羅森便利店的數量已達500余家,銷售額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即使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沈陽羅森便利店的單日銷售額也位居全國前列。”三菱商事(大連)有限公司董事長龜山直明表示,未來將繼續在遼寧擴大店鋪數量,與遼寧攜手開創共贏新局面。
“遼寧工業文明璀璨、農業地位重要、科教基礎扎實、開放優勢明顯、歷史文化厚重、經濟穩中向好……”會場上,遼寧的推介詞引發陣陣掌聲,在場嘉賓深表贊同。
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SK集團董事長兼CEO崔泰源認為,遼寧為支持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遼發展,做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許多舉措,如沈陽正在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區建設等,為外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他表示,期待未來遼寧與韓國的貿易往來進一步擴大,也期待能為遼寧的發展作出貢獻。
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川合現表示,作為日中經濟交流促進機構的一員,一定把會上收獲的信息與日本經濟界、產業界廣泛分享,幫助日本企業更好地了解遼寧,促成更多合作。
“我們尤其希望促成東軟集團、新松醫療、三生制藥等一些遼寧優秀企業和韓國相關企業的合作。”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代理院長金永玉同樣期待能與遼寧、與沈陽創造新的合作機遇,拓寬新的合作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向。
持續開放合作也促進了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曾經,日企來遼投資占據雙方合作‘大頭’。而如今,遼寧企業向日本投資的意愿和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從事國際貿易信息咨詢服務的趙毅感言,“未來,雙方的互利合作一定會節節攀升。”
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交流,凝聚起謀合作、助發展、促共贏的共識。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遼寧將圍繞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低碳環保、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健康養老等眾多產業,推動與日韓企業開展深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高水平互利共贏。